喜讯!广州酒协与科通酒展签订战略合作,开启广州酒业发展新篇章

9月20日,对于广州酒类行业协会和科通国际展览(广州)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双方在广州联合主办了一场盛大的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暨中秋座谈联谊会,携手推动广州酒类行业的繁荣发展,共同打造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及嘉宾有: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朱思旭先生、广州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钟秉雄先生、广州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陈鹏先生、科通国际展览(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燕平女士、科通国际展览(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利华女士、科通国际展览(广州)有限公司资源部主任杨阁胜先生、广东粤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强先生、广州酒类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李鑫先生、广州酒类行业协会监事长朱卫东先生、花都区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陶金金女士、从化区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张杰女士、荔湾区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饶颂华女士、从化区酒类行业协会副会长罗远宏先生、越秀区酒类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邓惠仙女士、海珠区酒类行业协会副会长蔡晓明先生、广州羊城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邹东晓先生、广东合顺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先生、广州孜漫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宜丰先生、广州米内可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骅先生、广东开云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城先生、广州市七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培坤先生、遵义酒业集团运营中心营销经理许冰璇女士、君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良友先生、广州市开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付立军先生、广州越山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世锋先生、四川五粮液浓香酒有限公司粤海大区副总经理盛明成先生和四川五粮液浓香酒有限公司广州城市经理隋明全先生、刚奇(广东)包装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苏明智先生、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国内营销中心总监吴少洲先生。(排名不分先后)

会上,广州酒协陈鹏会长首先对科通展览和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广州酒协的发展历程、创新发展之路以及对行业的贡献。他表示,广州酒协与科通展览强强联手,是希望双方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契机,为广州酒类行业做实事、谋好事、办成事。让广州酒企能通过借助广州酒协和科通展览,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谋广州酒业高质量发展、共推粤酒振兴。

广州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陈鹏

科通展览董事长贾燕平女士对广州酒协一直以来对科通国际展览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科通展览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全球酒业提供专业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这与广州酒类行业协会的理念不谋而合。科通展览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配合广州酒协的工作,推动广州酒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科通展览计划在11月16-18日的第31届广州名酒展上举办一系列与酒类行业相关的活动,包括美酒品鉴会、酒类市场趋势分析研讨会、产区名酒推介会等,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科通展览董事长贾燕平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朱思旭先生则对两者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他强调,此次合作不仅是对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更是对广州酒协历史使命的传承,期待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秉持开放、创新的精神,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商机。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朱思旭

广州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钟秉雄先生总结到,此次合作有助于整合广州酒类行业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升广州酒企综合竞争力及市场地位,源源不断地为繁荣广州酒类市场及振兴粤酒注入活力。

广州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钟秉雄先生

随后,广州酒协副秘书长王梓臣先生就“新团购顶层设计与实施”这一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团购模式的设计理念、实施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在场的企业家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分享和指导。

广州酒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梓臣

在座谈环节,参会人员纷纷发表各自独特见解与深度思考,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通过思想碰撞,大家一致认为,广州酒类行业应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广州酒类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同时,还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广州酒协与科通国际展览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双方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广州酒类行业的繁荣发展,为全球酒类市场的拓展和交流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座谈会结束后,来宾们前往附近的晚宴现场。在晚宴会上,大家继续享受美食、交流心得,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这场座谈联谊会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落下帷幕,与会者们都满载而归,感恩永福酱酒、遵义酱酒、五粮春、百年黔庄王家烧坊、红楼梦酒、成义烧坊、杜康-佬酒令、樱乡调和威士忌、克雷提托斯红葡萄酒的鼎力支持,也期待着科通展览与广州酒协共同掀开的新篇章!

让中国好酒走向世界

让世界好酒走进中国

科通国际展览(广州)有限公司

7-11们的绝地求生,从下沉到县城开始

不开一家连锁便利店,你老家都不配叫新一线。/《便利店新星》

事实上,不只是北京,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们,让整个便利店行业都活成了困难模式。

0:25,结束加班后,张k走进公司楼下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带走一碗热气腾腾的关东煮和冰镇一番榨,心情不好时,再多一盒蓝莓爆珠。

这曾经是独属于一线晚归打工人的“值了”,深夜里的这份慰藉,足以将埋首格子间一整天的疲惫感驱散。

但如今,这种快乐已经不再是北上广深社畜的专属。7-11和罗森又上了什么新品,那些留在老家的初中同学们,可能比你要更早知道。

开,往城市边缘开

上个月底,河南首家7-11在郑州开业。

这间位于国贸360商圈的门店,不仅一举拿下单日65万元的营业额,还直接刷新了业内全球销售记录。据报道,当天光是排队进店,就需要花费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直到凌晨,依然有消费者陆续进店。

开业首日的火爆场面,简直像是中原人民向这家行业巨头发出的一句天问——

“你咋才来咧?”

7-11郑州门店开业的盛况。/CGTN

郑州打破的销售记录,是长沙创下的。

5月底,湖南首家7-11入驻长沙。开店首日,营业额超过50万元,有业内人士根据经验推算,这间100多平米的门店,达成了一个8000平米大卖场的日销额。

据报道,湖南首店开业当天,累计客数超过5000人,平均每小时就有近300名顾客进店。而开张之余顺便破个销售记录,已经成为7-11新店的常规操作。

7-11长沙门店开业当天,直到晚上还在排队。/湖南7-11官方微博

不信?将时间再往前推——

2018年5月30日,7-11江苏首店在南京开业;2019年8月22日,陕西首店在西安开业;2019年11月7日,福建首店在福州开业,它们分别以35万元、39万元、41万元的业绩,刷新了当时的全球单店单日销售纪录。

看得出来,“破全球记录”的称号在每间新店手里停留不了太久,它像一面流动红旗,击鼓传花般交到下一个接棒者手里。

下沉市场的购买力,实在不可小觑。过去一年间,全国便利店超过8%的17个城市中,除北京之外,全部为二三线城市。

与此同时,另一家日系便利店罗森也没闲着。如果7-11是下沉,那它则比下沉更下沉。

2018年7月,罗森在合肥5店同开,成为首家进入安徽的外资便利店。/罗森上海官方微博

布局更早,下沉更深的罗森,最新的商业版图已经扩张到了马鞍山。马鞍山,比鞍山还要小上一点,是安徽省的一座地级市,常住人口200万出头。这么一看,这些连锁便利店,就算开到宇宙尽头的铁岭,也是指日可待。

“独身、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新上海人。喜欢用好东西,租在市中心一间90年代的老式公房里,家里没人做饭。”

这是罗森在2015年给出的典型用户画像,现如今,这家靠着贩卖中产生活方式壮大的便利店,正在努力让自己向兜里有钱又悠闲的小镇青年靠拢。

罗森宣称要在2020年开到3000家门店。/图虫创意

“河南人是没见过便利店吗?”

前面说了,从西安到长沙,再到郑州,日系便利店是开一家火一家。但与此同时,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外地网友会疑惑,“不过是一家便利店而已,为什么这么夸张?XX人这么没见过世面?”

本地年轻人也自嘲,自家的小破村儿终于得到了国际大品牌的盖章认证,得以跻身大城市行列。这么一看,一座城市没有日系便利店,还真不好意思叫新一线。

《第一财经》杂志评选出的15座2020年新一线城市,含日系便利店率100%/第一财经

但问题是,作为区域内的政治经济中心,这些省会城市其实并不缺乏便利店。

以长沙为例,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城市便利店指数》中,这座网红城市位列第四名,在便利店密度方面更是高居第二,仅次于本土便利店之王“美宜佳”的大本营东莞。

在长沙,平均每1409人就能拥有一间便利店,便利店饱和程度比任何一线城市都要高。为什么当日系便利店进入时,仍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原因在于,很多地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便利店。

低配版无人便利店。/图虫创意

这些名义上的便利店,大多以小超市、小卖部、杂货铺的方式存在,经营者常常是一对夫妻,没有额外的店员,鲜少24小时营业。而即使是白天,人们进入这样一间店铺最常见的原因,也只是购买矿泉水和香烟。

相比之下,尽管国内的日系便利店常常被诟病是阉割版的存在,不能做到像在日本、泰国等便利店发达地区一样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但仅仅是能够提供鲜食这一点,7-11们对于不少本土便利店来说,就已经是降维打击了。

位于日本福岛的一家7-11门店。在日本,便利店几乎是万能的,可以提供复印、订票、取款、寄信、干洗、报名考试、交车船税或保险等服务。/wiki

如果说7-11们是披着便利店外衣的快餐店,还有更多店铺是披着便利店外衣的小卖部,除了没有报纸,经营范围没比报刊亭大多少。然而,鲜食给便利店带来的不止是品类上的丰富,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钱。

在中国开便利店,每天的流水有多少钱?

据统计,2019年我国便利店行业单店日均销售额约为 5297 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上升约 4%。

平均水平如此,行业领头羊却也没好到哪去,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是国内最大的便利店品牌,拥有超过27000家门店数量。而根据界面新闻的推算,易捷的单店日营业额大约在6291.22元。

“两桶油”旗下的便利店,往往都开在加油站旁边。/图虫创意

每天五六千元的营业额,就是最广大便利店的基本面。

前面提到的7-11各省新店开业动辄几十万的营业额,固然是开业促销、情怀消费和从众心理之下种种因素叠加之下的畸形产物,但抛开这种特殊情况,一间正常运营的7-11门店每天也能产生2到4万元的营业额。这与普通的便利店相比,差距不可谓不明显。

试着解剖不同类型便利店商品结构和商品毛利率,你会发现在便利店里,饮料、包装食品和日用百货加起来贡献了营业额的40到50%,这一点无论是夫妻小店还是知名连锁都差不多,拉开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另外一半。

不同类型便利店商品结构和商品毛利率 /《2020 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这半壁江山,夫妻店全靠香烟撑场面,有品牌的本土便利店好一点,但也只有10%的鲜食,剩下40%依旧靠香烟。反观领先的连锁便利店品牌,鲜食往往能贡献出60%以上的营业额。

正因为日系便利店除了传统的快消品之外,还搭载了相当多的鲜食、速食,而这些品类需要对加工基地相应的配送的半径距离是有一定要求的。

因此,便利店的下沉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开一两家门店那么简单,而是全套的供应链体系都要下沉。

一碗关东煮,背后是一整条强大的供应链。/图虫创意

很多人都以为全国各地的7-11都是一家,但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事实上,它们分属不同的代理商——

广东与香港、澳门地区的代理商是同一家,上海与台湾地区的是另一家,而京津地区的7-11,则是日本母公司伊藤洋华堂与王府井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

这一次也不例外,这两年7-11大张旗鼓开的各地首店,其实是分别与南京金鹰、武汉大东方、西安提客、福州三福百货、长沙友阿、郑州三全等当地企业合作,展开的特许经营。

做7-11的合作伙伴,光有资金和零售经验还不够,最好还能自带物流中心和食品工厂。/7-11中国官网

与地头蛇合作,对于7-11来说能够快速打入当地市场,站稳脚跟,但与此同时也有弊端,忠实粉丝会认为这种特供版便利店“没内味了”。

有当地网友吐槽在河南首店抢购半天抢了个寂寞,“熟食是三全,糕点是香雪儿”,都是郑州本地街角巷尾常见的品牌。凭着授权贴牌代工产品,7-11把自己活成了便利店界的南极人。

但问题是,一向只青睐沿海地区大城市的连锁便利店们,究竟为什么要下沉?

小镇青年,兜里有钱

前段时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毕马威合作发布的《2020 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为“便利店下沉”的现象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较为饱和,二三线城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习惯的培育,成为便利店企业市场扩张的新阵地。”

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市场真的饱和了吗?除了深圳,其他三个城市平均单店辐射的人口数都还比较高,而被称为“便利店荒漠”的北京,更是将近9000人才能拥有一家便利店。

几座城市的便利店密度。/《2020 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在大城市讨生计,实在是太难了。

2018年,邻家便利店股东爆雷导致资金链断裂,一夜间168家门店全部关停;同年,131便利店因资金周转问题,公司员工遣散,创始人被拘留;2020年5月,全时便利店也迎来二次倒闭,而它一度是北京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

有人将这些便利店的折戟归结为北京只能做“三个半生意”,即“生意只能做半年(冬天太冷)”“马路只能做半边(马路太宽且中间有隔离带)”“一天只能做半天(缺乏夜间消费习惯)”。

但事实上,不只是北京,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们,让整个便利店行业都活成了困难模式。

北京的一家7-11门店,晚上客流不是很多。/图虫创意

去年,锌财经采访了一家将把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作为主战场的便利店的创始人,采访中对方算了这样一笔账——

从财务的角度讲,投资一家便利店需要三四十万,但在一线城市,可能连同房租就需一百多万。相比之下,三线城市的投入是一线的三分之一,房租是五分之一,销售额可能是二分之一。

与一线城市比,在下沉市场盈利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在北京,即使是7-11,也是在运营7年后才开始盈利。而当7-11开始向二三线城市下沉,董事长内田慎治表示有信心将盈利周期缩短为3年。

7-11在中国市场的开店顺序。/7-11中国官网

这一边,是一线城市高昂的房租与人力成本,另一边,随着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品质生活、时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与日俱增,这无疑加速了便利店的下沉步伐。

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行业趋势,都将便利店的下一站指向了下沉市场。

今年8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一场名为“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的三年行动,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摊子。

《通知》指出,要推动大型连锁便利店企业向中西部偏远地区扩展布局,向人口密度较大、消费水平较高的乡镇下沉。

听起来,这像是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之后,又一次拉动内需的举措——便利店下乡。

大脚超市或将成为最大输家。/《乡村爱情》

便利店未来的机会在于二三线,甚至县级城市,这几乎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

想象一下,当一线城市的都市丽人们过年返乡变回阿珍和阿强,看到老家街角巷尾与公司楼下别无二致的连锁便利店,继续困守北上广的理由,可能又会少了一个。

《新门店日销50万,7-ELEVEn“下沉”的秘诀是什么?》零售老板参考,2020年6月8日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news.xiuzhanwang.com/post/881.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