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IMWeb首发于 IMWeb 社区网站 imweb.io。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IMWeb 社区更多精彩文章。
相信写css的人都会遇到下面的问题: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做法:
由此可见,class的命名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还要兼顾可辨别性与可读性。
class命名到底有多难
第一,class跟id不一样,class本来就是设计用来可以重复利用的,而id才是设计唯一的(如果遵循BEM,class几乎也都是唯一的了)。
第二,样式是可以覆盖的,而且先按照权重,再按照定义的先后顺序。也许你花了十分钟设计定义的一个class样式,人家分分钟就给你干掉了,这得多恼火;也许这个页面好好的,跑到另一个页面就跟原先的样式有了冲突。
所以class命名的难就难在既要重复利用,又要避免样式的冲突。如果要重复利用,那么当然是越简单越好,越抽象可用的地方越大,太具体了就完蛋了。而如果要避免样式冲突。BEM的方式最简单,class都唯一了,那还冲突个毛线;其次就是通过父元素限定作用域,可以搞几个层级,而不是单独一个class定义样式;还有就是追加class,来实现差异化;最后不同的页面不同的文件,你用你的我用我的。
// BEM
.imgslide__item__img{}
// 父元素限定
.imgslide .item .img{}
// 追加class
.img{}
.img--special{}
// 不同页面不同文件
// a.html & a.css
.img{}
// b.html & b.css
.img{}
总之,不管有多难,我们还是得试试去解决问题,去寻找一些规律。
class命名的发展历程
关于class的命名,其实跟人名也差不多,如果要想别人看得懂,那关键还是在于可识别性。到目前为止class的命名大概经历了下面几个重要阶段:
混沌阶段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刚开始学html的都是这样,名字先简单的来,不够再添加1,2,3什么后缀,或者中英混搭等等,如下:
h1.title
h2.title2
h2.title2-1
h2.title2-2
div.hd
div.hd-s
div.hd2
div.hd-xiangxi
一个字,太乱。完全无章程,规律可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到哪里是哪里。看class去猜意思很可能就是错误的,如 .red{color:red;font-size:14px;},明明说好的红色,却顺带定义了个字体大小。
原子类阶段
这个关键在于拼凑组合,足够多的原子类拼成一个完整的样式:
.fl{float:left;}
.fr{float:right;}
.pr{position:relative;}
.pa{position:absolute;}
.tal{text-align:left;}
.tac{text-align:center;}
.tar{text-align:right;}
.fs12{font-size:12px;}
div.fs12.fl.pr.tac
div.pa.tal
这种有两个缺点,第一是稍微复杂点的样式都要使用很多class组合,第二是如果要修改样式的时候得修改html文件,而不是css样式,而纯静态的页面是很少的,所以如果是前后端分离的,由php或后端语言渲染页面的话,改个样式还要通知后端同事去修改文件,那估计人家得疯掉。
模块阶段
到了这个时候,css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页面的复杂性已经翻了好几倍了,那些无规划的混沌根本不够用,满眼的class看起来长得都差不多,后面全是1,2,3都不知道标到多少了,却不知道到底是啥区别;而原子类已经不适合频繁的修改调整更新,每更新下都是前后齐心协力。于是按职能划分的class命名规则就出现了
// l表示layout, g表示global, m表示mod,
.l-960
.l-left
.l-right
.g-red
.g-title
.g-price
.m-login
.m-breadcrumb
.m-slide
这种命名方式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混乱不堪的问题,所有的按照职能划分看起来很美好,不过动不动加个前缀确实不怎么优雅,再者随着mod的增加,这个以m开头的前缀根本就不够用,于是又乱了,有加二级前缀的,也有另起前缀的。
BEM
这个估计地球上做前端的都知道吧,实在是太火了,所以不用来解释了。优点就是你只管写你自己的,99.99%的几率不会去干掉别人的样式,class实在太长了,能一样那得多高的几率啊。缺点还是class太长,太长,太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般都记不住自己定义的class,写css的时候只好对着去拷贝。然后最痛苦的就是去修改更新,明明很简单的东西,然后你还要搞个超长的class,那叫一个烦躁,想想都懒得动手。
他山之石
其实每个命名的发展经历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也当然有其价值。所以吸取之长,弃之短缺就很好了。比喻写简单demo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到混沌阶段的命名,足够简单,不需要纠结思考;而原子类尤其是一些简单的样式,如一行代码就可以搞定,起个class名甚是纠结,还不如直接上原子类;至于模块类,说真的应用的场景就更多了,如布局,js操作类等;而BEM我们同样可借鉴其思想,如 .class.class--name使用 --表示特殊化,以区分 -。
这里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试着去开辟一条道路,可以兼顾简洁可读性及可理解辨别性。当然class的简洁肯定离不开关键词的应用,这里我们先来过一遍常见的class关键词。
常见class关键词:
有了关键词之后,我们先来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
制定简单规则:
关键词及规则都有了,现在可以进入本文的核心的核心,实战操作。
实战操作
以布局入手,大概结构如下:
header.header>.inner-center
section.section-feature>.inner-center // if
section.section-main>.inner-center
section.section-postscript>.inner-center // if
footer.footer>.inner-center
具体可参考HTML整站结构设计(),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都是些简单的关键词,比较好理解,一看就知道是什么。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其他地方也要用到这些关键词怎么办?
修饰关键词
以header为例,我们可以添加前缀表示不同的header,如区块头部 .block-hd(hd为header简写),modal头部 .modal-hd,文章头部 .article-hd。
同样标题也可以分为,页面标题 .page-tt(title的简写),区块标题 .block-tt等。
同样,这给我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要特殊化某个class该怎么办?
特殊化class
以上面的tt为例,大概有三种办法:
第一种犯法:直接修改class,将 .page-tt修改成 .page-user-tt(可以采用scss的 %先定义共用的代码)。
第二种办法:追加class特殊化,根据我们上面定义的规则,在 .page-tt上追加一个class成为 .page-tt.page-tt--user,注意 .page-tt--user不是一个独立的class,它是基于 .page-tt这个基础上的。
第三种办法:使用父类,给一个范围,于是形成 .page-user.page-tt。
一般我们使用的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办法,因为这两种都有共同的 .page-tt,可以比较方便控制一些基础共有的样式。
由第三个通过父类控制的办法,我们进入第三个要讨论的问题,层级结构
层级
最适合层级的例子莫过于 ul>li结构了,如下面的结构:
一般来说我们也有两种办法定义层级,第一种为继承式,第二种为关键词式。
// 继承式
ul.card-list
li.list-item
a.item-img-link>img.item-img
h3.item-tt>a.item-tt-link
p.item-text
// 关键词式
ul.card-list
li.item
a.field-img-link>img.field-img
h3.field-tt>a.field-tt-link
p.field-text
由上可以看出继承式一般子元素接着父元素的最后一个单词如li接着ul的 list,而li的子元素接着li的 item;至于关键词式则完全由关键词来表示层级, list>item>filed正好构成三层等级。
最后由我们的层级进入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控制样式的范围
样式范围
这里以腾讯课堂()的课程详细页右边栏为例,如下图:
三个区块的基础框架为:
.aside-block.block--xxx>
h3.block-tt
.block-bd
其中 .aside-block.block--xxx用到了我们的特殊化class,而 .block-tt, block-bd则使用了我们的修饰关键词,至于 .aside-block与它的子元素之间则使用了我们上面说的继承式层级。现在根据这个层级结构我们定义基础样式如下:
.aside-block{
.block-tt{}
.block-bd{}
}
假设这里的联系机构区块的标题不一样,我们则可以:
.block--contact{
.block-tt{}
}
当然如果本身有5个区块,2个标题一样,另外三个标题又一样,也许我们就有需要给 .block-tt追加一个特殊化class,或者给 aside-block特殊化一个class,如:
.aside-block{
.block-tt{
&.block-tt--special{}
}
.block-bd{}
}
// 或
.aside-block{
&..aside-block--special{
.block-tt{}
}
}
基础框架讨论完毕之后,就轮到我们的内容了,以联系机构为例:
使用 ul>li结构,所以样式是另外一个独立的范围,不嵌套在之前的 .aside-block里面,html及css代码如下:
ul.contact-list
li
i.item-icon.icon-font.i-xxx
a.item-tt
p.gray
这里我们li没有设置class,而p使用了一个全局的class .gray
.gray{}
.contact-list{
li{}
.item-icon{}
.item-tt
}
同理如果我们有其他地方应用这个可以拷贝过去,而如果需要一点调整,我们可以使用父元素来控制,如这里我们可以使用 .block--contact来进一步调整contact的样式,如:
.block--contact{
.contact-list{
li{}
}
}
至此,我们的class命名方法讨论完毕,说到底就是先记住一些必备的基础关键词,然后合理应用上刚才提出的修饰关键词,特殊化class,层级及最后的样式范围就可以了。
小黑侠HOVER 2问世 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无人机
“Hover 2标志着全自主飞行新时代的到来,真正意义上让用户实现无需学习,开箱即用。零零始终以最领先的设计和最尖端的技术为发展核心,这一代产品的研发投入共计超过了五十万个小时。”
——零零科技创始人王孟秋
在零一科技节上惊艳全场的“网红”无人机Hover Camera,终于出二代了。美国西部时间2018年11月14日,零零科技发布最新旗舰无人机产品Hover 2,并在Kickstarter平台上发起众筹预定。这是Hover系列产品线的延续,使用最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极具前瞻性和竞争力。
历时两年,120人,耗费50万个工作小时研发,在Hover Camera Passport的基础上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性能,并且使用了领先的A.I.人工智能技术,全面优化用户体验。
三分钟教你看懂零零无人机新品 Hover 2
零零科技自创的避障系统和世界领先的视觉跟踪算法,只需轻轻一按,即可实现自主飞行和智能拍摄心仪的影像。没有复杂的说明书,上手极快,减少旅途中因烦躁情绪引发的情侣间的争吵。
视觉雷达系统是零零独具创新的旋转立体视觉传感器,它让Hover 2 能够360度深入感知周围环境。结合自主研发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Hover 2可以在动态跟踪目标的同时实现360度全向避障。预设的经典飞行运镜轨迹,能够帮助用户以全新的视角轻松拍摄人生精彩瞬间,打造电影级的视觉效果。Hover 2还采用了高通® 骁龙™ 旗舰处理器,整体性能比之前提升了四倍。
浪漫旅途须有爱人、美景和好物。小黑侠无人机的高颜值始终在线,Hover 2延续了屡获设计大奖的第一代产品Hover Camera的碳纤维外壳以及可折叠式设计,还另外精心设计了一套航拍替换装,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提升飞行时间和距离,有效减少风阻。
Hover 2主要技术和产品功能
1/2.3英寸CMOS图像传感器完美呈现4K/1200万高分辨率视频及照片。
360度全向避障,基于零零独创的视觉雷达系统。
智能构图:选择内置的拍摄模式,Hover 2将飞行到指定位置,自动完成构图和拍摄。
多向跟拍:全新升级的视觉跟踪算法大大提升了目标锁定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从正面、背面、侧面多个角度随意跟拍。
经典运镜:软件中预设的经典飞行轨迹,帮助用户一键拍摄出大片级的运镜效果,让自己和朋友成为视频中真正的主角。
大片主题:App中提供多种风格的滤镜、音乐及特效,能够自动生成电影质感的短视频, 也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手动编辑,并快速分享。
远距航拍:Hover 2 的航拍组件让用户能够捕捉远距离之外的震撼画面,飞行时间长达23分钟,飞行控制范围可达5公里。
掌上RC:小型单手遥控器配件,可以自动配对、简便控制和自定义快捷方式,实现更简单易用的交互体验。
Hover 2现已登陆Kickstarter平台开启众筹,链接hover.ai/kickstarter,售价399美元起。想了解更多关于Hover 2的内容,请访问Hover.ai。
零零科技
由斯坦福大学博士王孟秋和张通于2014年共同创立,零零是一家极具前瞻性的,致力于研发智能飞行机器人的科技公司。两年前其推出的首款消费级旗舰产品Hover Camera,让用户以独特的视角轻松拍摄生活中精彩的瞬间,得到了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获得了红点、iF、CES等国际大奖,还与苹果零售店建立了全球合作伙伴关系。零零科技总部设在北京,并在旧金山、深圳、杭州和台北设有分公司,拥有超过120名员工。其投资方包括IDG,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等。